■指導醫生 泉州市兒童醫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醫師 蘇振民

■東南早報記者 許奕梅

通常來說,每個人的皮膚上都能找到15到20顆痣,有些自我們出生伊始就在我們身上打上了印記,有些則是因皮膚受刺激慢慢冒出來。正常情況下,它們安靜而無害地存在著,但也有些痣會翻臉,惡變轉換成黑色素瘤,這就需要我們盡早發現,對癥處理。

額頭長了大黑痣 周歲娃留發遮羞

快2周歲的小兵(化名)一出生,額頭左側就有個明顯的黑斑。醫生說這是黑色素痣,但父母還是有些擔心,他們自己身上也長了一些黑痣,但小兵額頭上這個著實偏大。但孩子還太小,他們就想先觀察看看,期望著這個黑痣能自己慢慢消失。

但小兵一天天長大,額頭上的黑痣也跟著越來越大,大概有10厘米,并且擴大到了頭頂上。怕孩子額頭上的怪東西引來別人的非議,父母只好給小兵特別留一大撮頭發遮蓋。與此同時,他們四處求醫問診,但很多醫生覺得這個黑痣太大了,孩子又小,不好處理。

去年9月份,父母來到泉州市兒童醫院美容整形外科,主任醫師蘇振民此前也接診過類似長了大黑痣的患者,他建議盡早給孩子處理。蘇振民給小兵先做了一期手術,在額頭另一側健康的皮膚下安裝擴張器,讓皮膚組織擴張,術后住院一周后,小兵拆線回家休息。等到過至少三個月,再做二期手術,術后還有一個恢復期。

雖然治療期不短,但是早點處理掉,才不會影響孩子今后學習,傷孩子自尊心。蘇振民說,在治療期間,小兵還是可以正常地飲食和玩耍。

有些黑痣會變壞 注意幾種惡變可能

蘇振民介紹,痣在醫學上被定位為人類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是人體表皮、真皮內黑色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它會出現在人體的任何部位。有些痣可能安安穩穩,一生都呈良性,但也有些痣會發生惡變,轉換成黑色素瘤。

據悉,大多數黑色素痣是后天性的,像小兵這樣天生的,占1%到2%。先天性黑色素痣是指出生即已存在或1歲內變得明顯的痣。大多數的黑痣在出生后2年到6年出現,因此屬于后天性的。20歲前幾乎身體上所有的黑痣已顯現出來。

蘇振民表示,黑痣的自然病理一般較穩定,黑痣的惡變還是比較罕見的,但是有幾種情況要特別注意惡變的可能性。一是痣的對稱性差,就是一顆痣的顏色不均勻;二是邊緣不規則,正常的痣的邊緣為光滑的圓形或者橢圓形輪廓,而黑色素瘤的邊緣則不齊整,會表現出鋸齒狀或者是切跡;三是直徑變大,一般直徑超過5毫米的色素痣就有較大轉化為黑色素瘤的危險,需多加留意;四是顏色變化,一般色素痣為棕黃色、棕黑色或黑色等單色,而黑色素瘤會在棕黑色的基礎上混雜出現粉紅色、白色、藍黑色等多種顏色;五是出現狀態變化,色素痣出現發癢、破潰、壓痛、流膿等現象,且痣逐漸變大,周圍出現衛星痣。

易摩擦部位黑痣特別觀察其變化

黑色素瘤是發生了惡性變化的色素斑痣,是黑色素痣經摩擦刺激后轉化而成的,足跟為好發部位,頭頸及四肢等易受摩擦部位次之。發病后可轉移至區域淋巴結,也可通過血道轉移,若發現不及時,其擴散到身體其他區域后會降低治愈率與生存率。現在臨床上對它的診斷主要是依據臨床癥狀以及切除后對整塊標本進行活檢,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則為手術切除。

蘇振民表示,根據生長皮膚深度的不同,痣又分為:皮內痣、混合痣和交界痣。其中交界痣生長在真皮和表皮交界的位置上,受到外界刺激(如摩擦、灼燒等)最容易惡變。而恰恰長在手掌、足底、腰帶等容易被摩擦部位上的痣,常是交界痣。

絕大多數的黑色素瘤始于新長出的痣,僅小部分是由原有的痣誘發的。一旦懷疑自己身上的痣轉化為黑色素瘤,要盡早進行專業檢查診斷,越早發現,危險性越低。如果是為了美而祛痣,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一些沒有醫療資質的美容院,不能對痣的良、惡性進行區分,錯誤的操作可能越弄越糟。

【相關鏈接】這4種情況可考慮祛痣

1.常受刺激:長在手掌、足底、腰帶部、常被文胸帶摩擦的肩、背部的色素痣,由于反復的摩擦或刺激容易誘發癌變;

2.長在黏膜上的痣:如口腔黏膜、眼結膜、陰道、包皮上的黑痣,也建議盡早切除;

3.有惡變表現:有上述幾種不良變化,高度懷疑惡變可能的痣;

4.嚴重影響美觀的痣:長在臉、脖子等影響美觀的痣,特別是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時,需要盡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