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前,我在宿舍床上和我媽悠閑地視頻聊天。問完我腎結石的痊愈情況,我媽突然說:你下巴是不是長了個痣?怎么這么大?

我翻到床下去照鏡子,果然在下巴左側邊緣發現了一顆痣,用手摸還有凸起感,我的心也跟著咯噔一下。

我平時不化妝,很少照鏡子,而且這顆痣長在下巴邊緣,位置比較隱蔽。要不是我媽的提醒,我根本不知道下巴長了一顆痣。估計是近期新長出來的,但顏色已經很深了,基底部分比較大,像是貼在皮膚上,微微隆起。

仔細一看,上面還有黑色的毳毛,毳毛還長長的,我不禁想起好多人身上長的刺猴(上面也是長長的黑色的毛),瞬間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但我最擔心的還是,萬一它變成了惡性的黑色素瘤……

手術切黑痣,是 小題大做?

初一的時候,有一個表姐要切黑色素瘤,我正好在她家借住,就跟著去湊個熱鬧。結果醫生看完她的,扭頭看見我,指著我嘴唇右上方的黑痣說你這個在口鼻附近,也切了吧。于是我懵懵懂懂地跟著我姐去抽了血,做了心電圖,還因為太緊張心電圖上出現了心律失常。

當時的那顆黑痣長在臉上一個顯眼的位置,所以醫生切除后用了美容針縫合,現在那里只有一個小米大小的白色瘢痕,基本看不出來。

于是我決定這次還找那位醫生,但是我媽覺得我小題大做。不僅在電話里勸我在她去點痣的時候順便一起跟過去點了,她還試圖用逛街的借口把我拉到點黑痣的地方,我摸著凸起的黑痣連連搖頭。

從上至下分別為六年級、大一、大二暑假。

可以清晰看到,六年級時僅在嘴唇右上方有明顯的黑痣;

大一的時候,唇上的黑痣已被切掉,下巴處還沒長新的;

第二年暑假,下巴就有一個明顯的黑痣,3毫米左右。

| 作者供圖

從發現新長了黑痣的那天開始,我就格外留意這方面的信息。搜到的資料顯示,需要注意并手術切除的痣通常分布在手、足、口、會陰等易受摩擦的地方;隆起的痣也需要額外警惕,有條件就盡早切除,因為只有手術切除才能夠將痣的根連根拔起;而激光和藥物容易對痣造成刺激,祛痣后也容易復發,要是多次復發刺激病灶,癌變就可能悄然發生。

查完資料,惜命的我更是不敢隨便找個地方點痣,而是堅定地選擇手術切除。由于術后不能沾水,所以我打算待天氣涼快一點再去做。

切口和米粒一樣小

但術前檢查不敢少

八月底,天氣終于涼快了些,我一大早就到了醫院做術前檢查。

在檢驗科,醫生捧著我的胳膊找了半天血管,針扎下去的時候可以看到他的手在顫。我看著針頭在我皮膚下顫抖,整個人卻異常平靜,甚至想要出聲安慰一下這位醫護小哥,能一針扎進我的靜脈,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抽掉兩管血,繼續去做心電圖。我提前深呼吸,心情平靜心率穩定,拿到心電圖就回去等驗血結果。醫生看著術前四項的檢查結果感嘆:你竟然沒有乙肝抗體?我含淚點頭,并對我打過的加強疫苗感到抱歉。

剪刀 咔噠咔噠地

剪開了我下巴的肉

躺上手術臺,對著無影燈,指頭被夾上心電監護儀,半邊臉和脖子都用碘酒擦拭過一遍,整個臉罩著綠色的布,只露出一塊小小的區域……這么大的陣仗,只是為了切除一粒米大小的黑痣,連我自己突然也覺得可能真的小題大做了。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麻藥已經準備就緒,這個時候跳下手術臺是不可能的了,只能硬著臉皮上。

我敢說,打麻藥的針是我打過最疼的針。因為針打進去之后,醫生要挑著針頭往其他方向懟一懟,好讓這一片都失去知覺。打完麻藥,我整個下巴就完全沒了知覺,眼睛也被綠布遮住,什么都看不見,只能通過聲音猜測醫生用的什么工具在干什么

我這顆痣長的地方格外蹊蹺,正好處在下巴邊緣,醫生掰著我的腦袋,對著它比劃了半天才決定橫著下刀,刀口可能會長一點,但據說切得干凈。

整個手術過程中,最明顯的是剪刀尖剪東西的聲音,咔噠咔噠,聽著相當清楚。我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緊張起來了,心電監護儀滴滴滴滴的聲音明顯加快。其中一個醫生開始問我一些小問題,比如多大了,在哪兒上學,什么時候開學。

但是,她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的下巴在刀下,隨便動一下就可能割到不該動的地方。悲催的我只好用手指和嗯來回答她的問題。

15分鐘后,醫生開始準備縫線。小妹妹,我給你用的是美容針哦,針頭小,不容易留疤!話音剛落,我就感受到一根涼涼的東西穿過了我的皮肉。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你感受不到疼痛,卻能感受到涼意(打這段話的時候我又出了一身雞皮疙瘩)。但緊接著,我就感覺不到這根針了,大概是被我暖熱了吧。

縫完線,醫生讓我做一個微笑的表情,我艱難地提起完全沒知覺的下半張臉,再艱難地翹了翹嘴角,露出一個類似歪嘴戰神的邪魅一笑表情。醫生滿意地笑了笑:你那里正好是一根神經,我下手很小心,不然你現在半邊臉就是面癱了。

我:……

下了手術臺,醫生向我展示新鮮切除的黑痣。因為要除根,所以最后剪下來的是一塊錐形的肉,我看了一眼就轉開了視線。

等到醫生把它扔進垃圾桶,我才想起居然忘了做一個活檢,萬一真的是黑色素瘤怎么辦,不過轉念一想,反正已經切掉了就算了吧,我們這邊的小醫院大概也不具備活檢的能力。

就這樣,為了一顆黑痣,我上了一次手術臺,獲得了半脖子的碘酒和一大堆忌口之外,還擁有了三歲小孩子一樣合不攏只想流口水的半邊臉。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民間有痣多富貴, 腳踏七星痣,能管天下兵等說法,這些老話讓我有點擔心痣的危害可能因此被人忽視。

如果你也有一些隆起的、所在部位容易產生摩擦的色痣,或是生長迅速、邊緣不平滑的色痣,不要隨便找個小店點痣,建議先去醫院看看,該手術切除的就切,及時斬痣除根。

醫生點評

謝恒 | 廣東省皮膚病醫院醫學美容科主治醫師

正如作者文末所說的,最容易惡變的痣是反復受到刺激的痣,比如手掌、足底、腰帶處的常年機械摩擦,又比如激光的反復灼燒、化學制劑的反復刺激。[1]

至于像作者面部的痣,歲月靜好,人們做掉它的理由一般是為了美觀。民間傳聞說凸起或長毛的痣不好,會惡變,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前面說的危險因素,基本沒風險。

關于色素痣的治療,目前最常用的就是激光燒灼手術切除。[1]

激光的優勢在于不用動刀,術后不用縫合、拆線,恢復也快;但缺點也很明顯,要想燒干凈,理論上就要燒得足夠深,但太深了又會留疤,而且燒到后來,痣細胞和正常細胞在肉眼下并無區別,難以把握治療終點,這就是一個在矛盾中走鋼絲的治療。因此,目前一般只對直徑≤3毫米的痣用激光,既能一次就斬草除根,也不會留下明顯痕跡。

那些直徑>3毫米的痣,一律手術。切口多數情況下都是梭形,橫徑和長徑大約是1:2~3,這樣縫合起來形變最小。但對于面部,為了減少術后瘢痕的長度,有時也可以直接繞著痣的邊緣切。最后的方案取決于醫生和患者的共同意見。采用美容縫合的話,術后就只會遺留一條細小的線狀瘢痕,不湊近了根本看不出來。

手術后按照醫囑護理和換藥就行,其實不必忌口。有些醫生會叮囑不吃辛辣食物和飲酒,是因為怕出汗增加感染風險,皮膚血流增多也會增加傷口出血概率,但其實這都不是絕對禁忌。

至于所謂的藥水點痣,幾十年來我國好多黑素瘤都是拜他所賜,很多醫生對此深惡痛絕,建議大家千萬別去

最后,我們日常要怎么判斷哪些痣的風險較大?是不是一看見痣就一律趕盡殺絕呢?

倒也不必。首先,一般而言,人在30歲以后就不大會長新的痣了,而如果長了,就要高度關注。對于這類痣,以及危險部位的痣,大家還是按照ABCDE原則來觀察就好,沒必要一上來就痛下殺手。[2]

A(Asymmetry):不對稱

B(Border irregularity):邊界不規則

C(Color variation):顏色變化,如變淡、加深或斑駁

D(Diameter > 6 mm):直徑 > 6 毫米

E(Evolving):逐漸隆起

只要痣在近期出現了上述變化,或者自己感覺有疼痛、瘙癢甚至破潰,抑或在痣的周圍出現了幾個衛星一樣的小痣,都要盡快到醫院,咔嚓,揮刀斬斷煩惱根。[3]

參考文獻

[1] Nenclares P, Ap Dafydd D, Bagwan I, et al. Head and neck mucosal melanoma: The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guidelines[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Oxford, England: 1990), 2023, 138: 11–18.

[2] Dundas J. The ABCDEs of Melanoma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the Field of Physical Therapy[J]. Physical Therapy, 2023, 100(6): 894–896.

[3] Trager M H, Geskin L J, Samie F H, et al. Biomarkers in melanoma an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prevention and risk stratification[J].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23.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相里

編輯:Cloud

這里是果殼病人,專注講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體驗要分享,或者想講講自己經歷的健康相關趣事,歡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來自果殼病人(ID:health_guo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