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專業知識,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婦科之家獲取更多婦產知識

到底是不是?看看這篇就懂了!

我這臉上這個痣不好看,長正中間,想去點掉。

誒誒誒,你可別激動了!小心點出黑色素瘤啊!

啊?真的嗎?界妹在上皮膚性病學的時候,臨床老師就叫我們趕緊去處理身上的痣,小心哪天給癌變了。究竟什么樣的痣需要引起警惕呢?今天,皮膚科醫生蘇老師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我們身上的痣,竟然有這么多種!

老百姓常說的痣,在醫學上則稱為黑素細胞痣,又稱色素痣,有先天性和獲得性兩大類。獲得性痣可分為普通和不典型,并還有其他幾種異型,包括暈痣、藍痣和Spitz痣。

與痣形成有關的因素有:遺傳(有形成大量痣的家族傾向)、日曬、皮膚類型(在淺膚色的人群中,痣的數量會更多)等。

一、獲得性黑素細胞痣(acquired melanocytic nevus)是臨床最常見的黑素細胞增生性良性腫瘤,是由于色素細胞在神經嵴到表皮的移動過程中產生偶然異常所引起。

臨床表現為:

圓形或卵圓形;

形態規則、對稱且邊界清楚;

色素沉著均勻;

直徑一般小于6mm。

病程常出現在出生6個月后,兒童期和青春期數量明顯增加,20多歲時達到峰值,之后隨年齡的增長慢慢消退。

獲得性黑素細胞痣(圖源:VisualDx)

二、惡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黑色素細胞來源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高。

組織學分型包括:

①淺表擴散型黑素瘤;②結節型黑素瘤;③惡性雀斑樣黑素瘤;④肢端雀斑樣黑素瘤;與其他幾個變異型⑤無色素性黑素瘤;⑥spitz痣樣黑素瘤;⑦促纖維增生型黑素瘤;⑧色素合成型(動物型)黑素瘤等。

黑素瘤臨床分為5期:0期是原位(上皮內)黑素瘤,Ⅰ期和Ⅱ期是局部侵襲性皮膚病變,Ⅲ期是區域淋巴結病變,Ⅳ期是遠處轉移病變。

多數Ⅰ期薄層黑素瘤患者經過治療后有望獲得較長的生存期,并且很可能獲得治愈;而Ⅱ-Ⅳ期的黑素瘤很可能發生轉移,所以預后較差。

黑素瘤

(圖源:VisualDx)

如何鑒別惡性黑色素瘤和色素痣?

一切可疑色素性皮損都應接受皮膚鏡檢查,該技術可以提高臨床診斷黑素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皮膚鏡診斷方法主要有:模式分析法、ABCD法、Menzies法和7分列表法、CASH診斷法及3分測評法等。

目前臨床常用的ABCD法評分:

A:不對稱(Asymmetry),使用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將皮損平分,對稱為0分,一條軸線兩側不對稱為1分,在兩條軸線兩側不對稱為2分。

B:邊界不規則(Border irregularity),評估皮損和正常皮膚之間的邊界是否存在突然中斷的情況。可以把皮損看成一個餡餅,分成8份。每個出現色素突然中斷的部分記1分。因此,邊界評分范圍是0-8分。

C:顏色斑駁(Color variegation),皮損內出現以下6種顏色之一記1分:白色、紅色、淺褐色、深褐色、藍灰色、黑色。顏色評分范圍是1-6分。

D:結構(Dermoscopic structures),存在以下5種結構之一記1分:色素網、無結構區域、樹枝狀條紋、點狀條紋、球狀條紋,得分1-5分。

各項的得分乘以加權系數后相加得到最終皮膚鏡分數(TDS)

TDS=(A×1.3)+(B×0.1)+(C×0.5)+(D×0.5)

TDS<4.75為良性;TDS為4.75~5.45之間是可疑皮損,需密切隨訪或切除活檢;TDS>5.45高度懷疑惡性黑素瘤。

獲得性黑素細胞痣的皮膚鏡檢查

(圖源:VisualDx)

黑素瘤的皮膚鏡檢查

(圖源:VisualDx)

民間點痣,真的可信嗎?

點痣通常都是使用強酸、強堿性藥水來處理,有些美容院會使用電離子筆來治療。

而這樣的治療通常容易復發,也會留下疤痕,并且有可能弄巧成拙,惡性黑素瘤被當成痣給點了。

所以,不推薦民間點痣,要處理色素痣還是需要靠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因為早期檢出黑素瘤對改善患者結局和拯救生命至關重要。

痣應該如何治療呢?

多數獲得性痣可終生保持良性,除了定期觀察,一般無需治療。

祛除痣的標準治療是手術切除,但為了美觀需要,擔心手術切除后瘢痕增生的良性痣(TDS<4.75)患者,偶可考慮選擇QS紅寶石、QS翠寶石或QS Nd:YAG激光治療。可疑皮損(TDS>4.75)建議切除活檢。

因為激光治療的深度可以達到或超過部分黑素細胞痣的痣細胞所在深度,所以臨床治療效果較好。相比之下,使用強酸、強堿性藥水和電離子筆,來破壞、燒灼表皮,可能治療達不到痣細胞所處的深度,所以更容易復發,腐蝕破壞過度,也有顯著疤痕形成的風險。

有些學者認為摩擦、腐蝕、冷凍、激光等局部刺激下,容易促進黑色素細胞的惡變,但目前文獻報道的證據不多,仍存在爭議。

因為不管激光治療還是手術切除,均有報道術后出現黑素瘤的病例,而且目前也無確切機制證明各種治療與黑素瘤的因果關系。所以筆者認為治療方案不應該一刀切,認為手術切除就一定是最安全的,而是首先評估皮損,與患者溝通,最終制定出最合適患者的方案。

參考文獻:

[1].Raegan Hunt.PhDJulie V Schaffer.Jean L Bolognia.Acquired melanocytic nevi (moles).UpToDate.

[2].Marghoob A A.Malvehy J.皮膚鏡圖譜(第二版).徐峰.譯.復旦大學出版社.

[3].唐教清.治療痣,激光有何用武之地?醫學界皮膚頻道.

[4].孫秋寧.劉潔.協和皮膚鏡圖譜.人民衛生出版社.

[5].Thomas Rohrer.Kenneth A Arndt.Sara R Hogan.Laser and light therapy for cutaneous hyperpigmentation.UpToDate.

本文首發:醫學界婦產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