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外科普】人各有“痣”,市中研附院皮膚外科專家提醒有“痣”之士別大意!愛美也要慎重“點”~
痣,俗稱痦子,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那么幾顆,有的是自幼出現,有的是成年發生;有的凸出皮面,有的與皮膚平齊;有的粗糙不平,有的光滑柔軟;有的黑,有的粉……近年來,隨著部分影視作品中關于色痣惡變的描述,人們對黑素瘤等皮膚腫瘤認知程度的提高,部分朋友甚至到了談痣色變的程度。那么,對于形形色色、長相各異的痣,我們是置之不理還是慎之又慎?今天小編邀請到了市中研附院皮膚外科張俊醫師為大家進行科普。
痣是什么?
我們通常所說的痣,指的是色素痣,也稱痣細胞痣、黑素細胞痣,是黑素細胞起源的良性皮膚腫瘤,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可為扁平斑疹、微隆起斑丘疹,或半球狀、帶蒂丘疹或結節,表面可光滑或粗糙呈疣狀,色可黑、褐、藍或皮色,伴或不伴毛發生長。
并非所有痣都是真的痣
老百姓口中、眼中的痣,并非都是醫學上的色素痣,可能還包括了脂溢性角化病、皮膚纖維瘤、病毒疣、色斑等多種伴有色素沉著的情況。真正的色素痣多于幼年或青年期出現,部分色素痣隨年齡增長顏色可能自行消退。通常沒有中老年階段才長出的黑痣。如果中老年人發現近期新長了不少痣,那么更多的可能這些所謂的痣是脂溢性角化病,即老年斑或老年疣,后者為老年人最常見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腫瘤,可能與日曬及慢性刺激有關,一般無需治療,出于美觀角度,可考慮去醫院行冷凍、激光、電灼或手術去除。
當然,除了上述良性病變外,受皮膚老化、常年日曬、機體免疫功能失衡等因素影響,中老年人短期內長出的痣,或發生變化的 痣,尚需除外黑素瘤、基底細胞上皮瘤、鱗狀細胞癌、日光性角化、鮑溫病等眾多皮膚惡性腫瘤或癌前期皮膚病變。此時,建議及時醫院就診,面診醫生幫您確診。
得了黑素瘤,一定要重視
許多朋友因電影《非誠勿擾》而了解了黑素瘤這一皮膚惡性腫瘤。黑素瘤又稱惡性黑素瘤,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是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類型,部分黑素瘤由色素痣發展變化而來。白種人發病率較高,亞洲人發病率較低,老年男性為高發人群。其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如個人或家族腫瘤病史,長期慢性陽光暴露,痣數目增多(尤其是直徑大于6mm的痣),外傷、病毒感染等。臨床表現多樣,我國常見的類型為肢端雀斑痣樣黑素瘤,好發于掌跖、甲周部位,表現為色素不均、邊界不規則的斑片。除了手術切除,部分病例尚需要配合放化療、免疫療法、靶向治療等。若確診黑素瘤,此時應慎之又慎、高度重視,早期、積極、綜合治療。
關注痣變化,無需太緊張
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身上總會有那么幾顆痣,結合黃種人色素痣惡變幾率較低的流行病學研究,有痣之士們無需過度緊張,平素避免反復搔抓、刺激色痣,定期觀察其變化即可。部分位于如手足、頸肩、腰臀部等易受壓或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建議必要時可手術切除。通常當痣表現為以下情況時,需要引起重視,某些表現可能是惡性病變的信號,如: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不是常見的圓潤型;色不均,部分深,部分淺;短期內發生了改變,突然增大,出現瘙癢、疼痛,或破潰、出血、久不愈合;周圍出現新發衛星樣分布的病灶。這時應及早去正規醫院就診以去除,切除組織送病理活檢明確診斷。
點痣有風險,勸君需謹慎
雖然色素痣有惡變的潛在風險,但就發病率而言,亞洲人群黑素瘤發病率較低,只要不是嚴重影響美觀或者摩擦刺激處的色痣,沒有必要逐一去除。若需去除,建議先去正規醫院就診咨詢,聽醫囑再進行手術切除,避免使用私人偏方或網購秘方自行點痣。
皮膚外科供稿
排版:彭子木
編輯:雷春香
校對:孫 靜
責編:陸 靜
往期精彩內容
【迎七一】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
【迎盛會 鑄忠誠 強擔當 創業績】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黨委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參觀平津戰役紀念館
【戰疫記】守護津城貢獻中研人的硬核戰力——市中研院援海河醫院中醫醫療隊抗疫紀實
【迎盛會 鑄忠誠 強擔當 創業績】護理崗位大練兵 技術比武展風采——我院護理部舉辦第七屆崗位練兵、技術比武護理技能決賽
【我為群眾辦實事】傳播中醫藥文化 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我院藥學部和皮膚科專家走進社區開展藥食同源中醫藥科普宣傳與健康咨詢服務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