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點痣藥水的制作方法

黑痣者黑子也,是風邪變生。色黑而大曰靨(靨讀夜, 面頰上微渦)或指較大的黑痣,故稱黑靨子、黑痣靨子。又有面黡(黡讀掩,亦指黑痣)疣痣,即指黑痣生于面部, 形如霉點,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比皮膚高起一線。有自幼 生者,亦有中年生者,皆由孫絡之血,滯于衛分,陽氣來結而成。

用藥以外治為主

最快捷點痣點斑方法←點這里

一、除痣膏(點藥)

爐內灰45克,風化石灰30克,巴豆末,蟾酥各6克,白丁 香末2克,炒石灰末3克。

上藥將爐灰、風化石灰炒紅,以竹箕盛貯,用滾幵水3 碗,慢慢淋自然汁1碗,鍋盛慢火熬如稀糊,先下巴豆末, 次下蟾酥、丁香、石灰末,攪勻再熬,如干面糊狀,取起候 冷,瓷罐盛貯,勿令泄氣,每用時以消毒鑷子或刀柄,挑少許放于干凈器皿里,加適量注射用水,調勻如泥,將患處用 消毒針頭挑破,以藥點之。治面上黑痣效果確切,小痣1次 治愈,大痣2次即瘥。

二、去痣藥餅(點藥)

糯米百粒,石灰拇指大,巴豆3粒。

將巴豆去殼,同上藥共研末,入瓷瓶內(即貯藏)3日, 以消竹簽挑米粒大小點痣上。治面及體表黑痣,點藥5—7 天,自然蝕落。

三、去黑靨子(即大黑痣)方

糯米百粒,石灰50克。

上藥先將石灰用水調1盞,如稀糊狀,再將糯米直置灰中,半截在灰內,半截在灰外,經一宿后,則其米變如水晶 狀,研末,先以消毐針微撥靨子,置少許米末于患處,經半 曰后去其藥。3日內患處不得浸水。據《集玄方》載,治療較大的黑痣,療效乃佳。一般用藥3—5天后可愈,

四、水晶膏(點藥)

石灰末15克,糯米50粒,濃堿水半茶盅。

上藥將石灰以水化開,沉淀后,取灰,再以堿水浸石灰, 堿水高灰二指為度,撒糯米于灰上,若堿水滲下,陸續添之。泡一日一夜,冬天兩日一夜,將米取出,搗爛成膏,挑少許, 點于痣上,不可太過,恐傷肌膚。治面上黑痣可效。

五、貝葉膏(貼藥)

麻油500毫升,血余雞子大,白蠟60克。

將血余以文火炸化去渣,下火入白蠟溶化,侯溫用棉紙 剪塊3張,張張于油蠟內蘸之,貼于瓷器幫上,用時揭單張貼 患處,ロ換只ー9次,功能定痛去腐生肌。本方去痣其效甚速。 切勿忽之。用于點藥后痣落瘢痕尤良。

六、藜蘆膏(點藥)

藜蘆灰150克。

將藜蘆灰以水1大碗淋汁,置銅器內,重湯煮成黑裔。用時先以消針頭微刺破患處,取藥點之。據《圣惠方》載, 木方治身面黑痣,3次見效,

七、石桑膏(點藥)

石灰、桑條灰各25克。

上藥之桑條于寒食節前取之,燒灰淋汁,入石灰熬膏,以自身唾液(石灰水亦可)調勻,點痣自降。

更多美容養生知識資料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