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陸旖婷)本以為就是個‘小肉坨’,沒想到竟然是腫瘤,幸好醫生‘火眼金睛’識別出來,及時做了手術。4月7日,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的王先生說起這次生病連呼幸運。

53歲的王先生家住漢口,很多年前頭皮上長出來一個小結節,不疼也不癢,他一直沒在意。今年年初,王先生洗頭時不小心將它摳破了,當時有點疼,但傷口很快就長好了。自那之后,結節越長越大。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王先生到武漢市第六醫院皮膚科看診。

接診的皮膚科主任彭蕾蕾檢查發現,王先生皮損呈暗紅色,邊界清晰,乍一看很像血管瘤。2個月內迅速長大,不排除腫瘤的可能。王先生接受了醫生手術切除的建議。

3月25日,皮膚科醫生潘蕓給王先生做了結節切除手術,她沿結節基底部向下深挖8毫米,將皮損完整取出送檢。病理科組織全體專家一起閱片,大家一致認為符合惡性腫瘤病變的特征。結合王先生免疫組化檢查結果中有四項關鍵性指標均為陽性,確診為惡性黑色素瘤。

彭蕾蕾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王先生需要接受一系列檢查來確認黑色素瘤是原發性的還是轉移性的,醫生才能制定對應的診療方案。她介紹道,結節性惡性黑色素瘤多見于50—60歲人群,好發于軀干和四肢,呈隆起的斑塊,邊界不清,多為黑色或青黑色,但是有一部分無色素瘤很容易被誤診。

彭蕾蕾指出,大多數人身上都會有痣,絕大部分都是良性普通的色素痣。一旦發現皮膚上的痣有變化,比如突然出現破潰或是在短期內迅速長大,即使不疼不癢,一定要及時到皮膚科就診,可以用皮膚鏡進行初篩,必要時做活檢。她提醒,現在很多人祛痣會選擇激光,其實最好采取手術切除的方法,痣細胞反復受刺激會顯著增加惡變幾率。

【編輯:費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