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超聲刀讓皮膚緊致一點,打點肉毒素讓皺紋少一些,來劑美白針讓膚色白幾個色號,還有激光祛痣、割雙眼皮……這樣美容行為看似平常,卻往往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號上海大調研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各類醫療美容整形機構也隨之遍地開花。

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因為整形美容導致毀容毀形的投訴近2萬起。怎樣讓上海的愛美者美得安全放心?這正是市衛生計生委在大調研中關注的焦點之一。

不少美容行為都屬于醫療美容范疇,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如果在沒有資質的地方接受違規開展的醫療美容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不說,一旦發生意外,搶救、治療、賠償等都是問題。

通過大調研,市衛生計生委監督所研究實施了做好服務、練好內功、嚴查違法案件的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從源頭規范美容行為,讓市民求美路上不 糟心。

有效區分生活美容、醫療美容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監督所組織全市生活美容企業負責人培訓,倡議生活美容企業公開向社會承諾不開展、不宣傳、不推銷醫療美容項目,也不將消費者推薦給其他無證場所和個人進行醫療美容。全市共3717多家生活美容企業積極相應,主動參加承諾。

為鞏固承諾效果、加強社會監督,市衛生計生委監督所專門設計制作非醫療機構不提供醫療美容服務宣傳海報,列出激光祛痣光子治療等12種常見且易混淆的醫療美容行為,要求生活美容企業張貼在醒目位置,海報還提供投訴舉報電話,引導消費者發現問題后,可有渠道投訴。

助力監督員練就火眼金睛

大調研中,不少區監督所一線監督員反映,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迅速、各類醫療美容儀器與設備快速更新,希望能通過培訓對目前常用醫療美容儀器有深入了解,在現場監督執法時能快速識別醫療美容儀器,及時固定違法證據、提升監管效果。

對此,市衛生計生委監督所組織開展醫療美容儀器專題培訓,邀請醫學專家為全市從事相關工作的衛生監督員介紹各類激光醫療美容的原理、做法,并圖文并茂展示市面上流行的36種不同型號、作用的醫療美容儀器,讓監督員在執法中練就火眼金睛。

加強監測,嚴厲打擊

在做好法制宣傳和服務指導的基礎上,本市衛生計生監督機構從加強監測主動發現違法行為和嚴查投訴舉報兩方面入手,加強非法醫療美容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今年上半年,作出相關行政處罰62件,罰款金額近49萬元,沒收金額近311萬元,移送公安部門13人次,嚴厲懲處一批未取得合法資格使用超聲刀、注射肉毒素與玻尿酸、激光脫毛等醫療美容行為的單位和個人。

在大調研中,不少醫療機構表示,由于醫療衛生立法進程加快,國家新出臺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多,而且更新也較快,他們想查詢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卻苦于沒有權威途徑,致使在依法執業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

在深入調研、了解需求的基礎上,市衛生計生委監督所近期推出了一項優化服務舉措:將北大法寶功能集成在上海市醫療機構自查管理系統中。

北大法寶是由北京大學法制信息中心與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智能型法律信息一站式檢索平臺,收錄了自1994年至今的法律法規,內容更新及時,包括中央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規章、法律動態、立法資料背景等,是目前最成熟、專業、先進的法律信息全方位檢索系統。

醫療機構管理者只需使用自己的賬號登錄上海醫療機構自查管理系統,就能方便、快捷地進行法律法規查詢了。

醫療美容行為,首先是醫療行為,必須要到正規的、有整形美容資質的醫院進行。否則,微整形就成了危整形,吃了苦頭變了形,豈不是自找苦吃?

如何管好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美容機構是相關部門必須下大力氣研究的課題,確保消費者不落入美麗陷阱,政府部門責無旁貸。

(原題為《平均每年2萬起危整形!瘦臉、美白、祛痣……小心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