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張穎穎

近日,杭州市一醫院普外科收治了一位因左頸部淋巴結轉移性惡性腫瘤入院的中年女性患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轉移性的惡性腫瘤卻與一次激光點痣密切相關。

視覺中國供圖

莫名淋巴結腫大竟是惡性黑色素瘤轉移

54歲的馮女士(化名),身體一直健朗,一個月前發現自己的左側頸部有個腫物,以為會消退,但是一個多月過去了,不但沒有消退的跡象反而逐漸增大。馮女士到當地醫院就診,做了腫物切除活檢,術后病理檢查提示為左頸部淋巴結轉移性惡性腫瘤。馮女士隨即轉入杭州市一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

影像學檢查提示馮女士雙側頸部及耳后多發淋巴結腫大,未見相關臟器腫瘤存在。那么,這個轉移性的惡性腫瘤原發灶在哪里?這個惡性腫瘤是癌?是肉瘤?還是淋巴瘤?此時,臨床的證據難以求解,外科又求助病理科。

了解詳細病史后,病理科專家馬上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馮女士的病理活檢組織切片。鏡下檢查提示左頸部腫塊是一枚組織結構被完全破壞的淋巴結,腫瘤細胞異形顯著呈實性片狀分布,取代了淋巴結正常組織結構,高倍鏡下部分腫瘤細胞胞漿內可見少許棕褐色色素顆粒沉積。正是鏡下這些少許的色素顆粒引起了病理科專家的高度警覺——這個轉移性腫瘤很可能來源于惡性黑色素瘤,需要行進一步免疫組化檢查證實。

隨后家屬很快送來馮女士的病理組織蠟塊,免疫組化檢查結果提示惡性黑色素瘤特異性標記物HMB45和MelanA在腫瘤組織中都呈強陽性表達,而其他癌、肉瘤和淋巴瘤相關性特異性標記都呈陰性表達。最后病理的診斷一錘定音——馮女士頸部腫塊為淋巴結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

黑痣明顯增大時可能已經惡變

根據病理診斷結果的指引,醫護人員才得以追問到:馮女士從小左耳廓上就有一顆平平的小黑痣,2023年后自覺黑痣明顯增大偶爾伴有痛癢感,同時考慮影響美觀,于2023年5月去做了激光點痣(治療機構不詳),之后并無不適癥狀。直至一月前發現頸部有一明顯腫大結節,才去醫院就診。

體格檢查發現馮女士左耳廓內外見多發隆起型黑痣及明顯不規則斑片狀黑痣,大小均為1cm左右,雙側頸部及左耳后均能觸及腫大淋巴結。根據臨床特征和病理檢查結果,馮女士最終診斷為耳部多發性惡性黑色素瘤伴全身多發淋巴結轉移,已屬于臨床中晚期,馮女士立即轉入市一醫院腫瘤科進行綜合性放化療治療。

經手的醫生護士們也紛紛感嘆,原本馮女士第一次發現耳部黑痣明顯增大時,很可能就是黑痣惡變了,如果當時馮女士去的是??漆t療機構進行完整黑痣切除手術,并且術后送病理科檢查判斷黑痣性質,而不是草率地去做激光點痣,也許就不會發生腫瘤短期內迅速多灶復發伴多發淋巴結轉移的可怕后果了。

激光等不恰當處理可能誘發色素痣惡變

關于激光點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其原理了解的人較少,就是利用激光在瞬間爆發巨大能量作用于色素組織,使色素擊碎、分解,被巨噬細胞吞噬掉,隨淋巴循環排出體外,達到祛除色素的目的。但這一般只適用于體表非常微小的平坦的普通黑痣,對于較大的黑痣和色斑,切忌點痣,因為點痣后沒有標本送病理活檢,一些可疑的病灶或者惡變的病灶會遺漏延誤病情。

馮女士只想著明顯增大的黑痣影響美觀,冒然去做了激光點痣,直接導致了腫瘤性痣細胞經激光刺激后很快進展為耳部多發惡性黑色素瘤復發伴全身多發淋巴結轉移。殊不知,不恰當的處理有可能誘發色素痣惡變和迅速生長,如刀割、繩勒、鹽腌、激光和冷凍等局部刺激。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屬于皮膚腫瘤的一種,是一種起源于正常皮膚中黑色素細胞的腫瘤。其發病率大約雖只占所有皮膚惡性腫瘤的5%,但它的危害卻不容忽視,死亡率絕對在皮膚腫瘤中拔得頭籌。

近年來,我國惡性黑色素瘤成倍增長,每年新發病例約2萬例,黑色素瘤已經成為嚴重危及我國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我國患者病灶常常較隱匿,大家認知不足,導致我國黑色素瘤病人早期發現率低,臨床上易誤診、誤治,很多患者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只有40%左右。因此,正確區分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和普通痣至關重要。

杭州市一醫院醫療美容科主任張菊芳說,大多數人身上都會有色素痣,且絕大部分是良性普通黑痣。但如果身上的痣特別多,可能就需要更關注一些痣的形態與變化,尤其是對于少數高危人群,如果原本的痣近期突然發生了變化,比如突然變大,出現不對稱、邊界不清、呈現雜色、直徑超過5mm,此時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請專科醫師鑒別良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