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些是危險的痣?
許素玲(左)再次做客甬上名醫大講堂。
臉上的痣要不要點?燙傷的部位發癢怎么辦?……昨天上午,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皮膚科專家許素玲教授再次做客甬上名醫大講堂。直播中,許教授結合近期門診,向大家科普哪些是危險的痣、要當心哪些痣可能是皮膚癌前病變。
節目科普讓更多人重視痣
一開場,許教授就告訴大家——做客甬上名醫大講堂一年來,門診中來了很多患者,要求醫生判斷自己身上的痣是否危險。一年里,在這些來看痣的患者中,寧大附院收治了148例皮膚惡性腫瘤患者,而往年則是個位數。
許教授說,好在這148例中大部分為早期。早期發現、治療的效果,要遠遠優于中晚期。以最兇險的惡性黑色素瘤為例,早期發現、治療后5年的生存率可以達90%-95%,中晚期的生存率只有20%-25%。許教授說,早診早治意義重大。很大程度上,這得益于通過節目的科普,幫助更多人重視了色素痣與皮膚癌的科學管理。據她了解,有些人在跳廣場舞時,把《寧波晚報》登的內容分享給伙伴,提醒伙伴注意身上的痣。目前,皮膚鏡對皮膚早期腫瘤的篩出率高達90%以上。
這八種痣一定要盡早祛除
痣,由來源于黑色素細胞的痣細胞增生而成。
數據顯示,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率僅占皮膚惡性腫瘤的5%左右,卻構成皮膚癌死亡率的75%。而60%的黑色素瘤源于色素痣的癌變。
許教授介紹,發現這八種情況的痣,一定要盡早祛除:
一是手掌腳底、肢端及頭面部的痣;二是黏膜的痣,即唇部、口腔黏膜、眼結膜、肛周、外陰、包皮內側的黑痣;三是長在女士內衣穿戴處或褲腰部位可能摩擦到的痣;四是趾、指甲下面的甲母痣及甲溝的痣;五是出現不典型變化的痣,如顏色過黑、色素不均或雜色、邊緣不規則、界線不明、不對稱、有痛、癢及出血、潰爛等;六是單一的痣突然快速變化,比如突然變大等;七是長在骶尾部、頭皮等表面有結節的藍痣;八是先天高危險的痣。比如1%的新生兒一出生就帶有痣,其惡變概率為1%-12%。尤其是先天性巨痣,12歲后惡變率為30%,應該早切除。
點痣?還不如不點!
對皮膚上的痣、疤痕,很多人往往不夠重視,認為平時基本不痛不癢,不需要太關注。許教授說,這是個誤區,皮膚癌也可能會要命。
很多市民關心,既然痣有風險,干脆直接點掉,一了百了。節目中,有觀眾問,臉上點過痣,可現在又隱隱約約長出來了,該怎么處理?
許教授態度明確表示:點痣,還不如不點。
她介紹,直徑2毫米以內的痣,理論上可以點;2毫米以上的痣,不能點,用液氮、化學物品、激光等點痣方式都不建議。因為點痣后,痣細胞往往會殘留,經過不斷刺激,會增生惡變。據統計,點痣后復發的痣,導致惡變的概率在1%-2%。她去年收治了4個皮膚癌病人,都是點痣后引起的惡變。
許教授再三提醒,不主張點痣,更不主張在街頭、地攤上點痣。不僅容易毀容,也容易致癌。
有觀眾關心,臉上有長毛的痣,可以把毛拔掉嗎?許教授表示:長毛的痣往往是皮內痣,看到毛就可以放心了,這個痣是安全的。如果覺得不好看,可以直接把毛拔掉,沒有關系。
記者 王穎 通訊員 朱依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