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腳底板的一顆痣就要截肢寧夏大爺飛來杭州保腿就醫
腳底板長了一顆痣,結果一查是黑色素瘤,當地醫院要求做截肢手術,為了抱住腿,70歲的吳大爺不遠千里從寧夏來到杭州求醫。幸運的是,他最終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成功切除了腫瘤,并保住了自己的雙腳。
左腳腳趾根部長了顆黑痣
吳大爺今年70歲,是寧夏鹽池縣高沙窩鎮的一名退休中學老師。兩年前,吳大爺的左腳腳趾根部長出了一個綠豆大小的黑痣,當時他并沒有在意。沒想到最近四五個月,這顆痣突然增大到了一公分左右。
吳大爺有點不大放心,便在當地醫院進行了檢查,結果讓他大吃一驚,自己居然患上了惡性黑色素腫瘤。
接下來,醫生的話更是給了吳大爺一個晴天霹靂:想要生存,最好的辦法是‘截肢’。當時,吳大爺的病房里有一位64歲的患者,也因為患有相同的病,接受了截肢手術,看著病友失去的一條腿,吳大爺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吳大爺的痛苦和掙扎被兒子看在眼里,恰好兒子在杭州工作,便將父親的病理報告拿給了浙大一院腫瘤外科的副主任醫師俞雄飛看。俞雄飛給出的治療方式是可以切除大于病灶的部分,不用截肢。
俞雄飛給出的治療方法給吳大爺全家人帶來了曙光,他們立即訂好機票,乘機,千里迢迢來到杭州就醫。
俞雄飛經過診斷發現,吳大爺的黑色素瘤位于左腳腳趾的第二趾和第三趾的根部,沒有侵蝕到骨頭,只是皮下腫瘤,但是癌細胞已轉移到腹腔和腹股溝的淋巴部位,必須立即進行清灶切除。如果按照傳統的治療辦法,必須直接進行截肢,切除腳趾,未來吳大爺連行走都會極不方便。
俞雄飛正在進行手術
看著吳大爺渴望的眼神,為了保住病人的雙腳和行走功能,俞雄飛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對病灶部位進行擴大切除和皮瓣轉移手術,將下肢的一部分皮膚移植到腳趾處,切除兩公分左右的病灶部位,保住病人的腳趾。同時,在腹股溝和腹腔部位進行手術,將已經轉移到腹股溝和腹腔淋巴結的癌細胞進行全部清掃。
手術十分成功。俞雄飛說,但吳大爺術后還需進行一年左右的干擾素和靶向治療,如果治療效果好將可以長期生存。
基因突變是導致黑色素瘤的元兇
俞雄飛介紹,黑色素瘤是一種來源于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轉移率高,死亡率高。其又被稱為癌中之王,因為它的病灶在表皮,而表皮下的血液、淋巴管都很豐富。
俞雄飛表示,黑色素瘤通常由色素痣而來,如果出現異常要警惕。基因突變是導致黑色素瘤的元兇,同時遺傳、生活習慣的改變、過度日曬、外傷、激光刺激等,都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從而誘發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往往在喜歡日曬的歐美人中比較高發,亞洲人中出現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盡管黑色素瘤的生存率比較低,但是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并及早治療,80%以上都能夠存活。俞雄飛提醒市民,如果身體上長出以下痣一定要加強警惕:
1.不對稱型(良性痣多為圓形或對稱形);
2.邊緣不清(良性痣的邊緣往往整齊);
3.不斷變化:大小形狀、顏色、隆起度變化;
4.直徑大于6mm的痣(手掌,腳底,趾甲大于3mm的痣也要注意)。
所以,俞雄飛提醒市民,如果對身上的痣有疑惑,一定要咨詢正規醫院的專業醫生,千萬不要去美容院或是無資質的小診所隨意祛痣。
(浙青網-青年時報潘潔 王蕊 孫韻)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