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痣,絕大多數痣都能與人和平相處,長年相安無事,但有些痣有惡變成黑色素瘤的可能。

在皮膚癌中,黑色素瘤屬于比較惡的一種,病情發展迅速、易轉移、死亡率較高,哪些痣需謹慎對待?

01 長在這些地方的痣要當心

長在以下部位的痣,由于經常受到刺激,更容易惡變,需重點留意其形態變化。

1.易摩擦的部位

位于手掌、足底、外陰、肛門、生殖器、鼻咽、口腔黏膜、皮帶區域等特殊部位的色素痣。

當足部有可疑黑痣時,在同側腹股溝摸到腫大淋巴結,或手部有可疑黑痣時,在同側腋窩摸到腫大淋巴結的情況,需警惕惡變可能。

2.經常日曬的部位

紫外線照射過多也是色素痣癌變的重要因素。長在頭、頸部的痣,因長期遭受陽光暴曬,也可能發生病變。

3.創傷部位

相當一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的原發灶有過外傷史,如扎傷、砸傷、擠壓傷等,受傷部位色素一直不消失,在修復過程中出現細胞惡變。

還需要注意的是:

對于亞洲人,黑色素瘤多發于肢端部位,要更加留意手掌、腳底以及指甲上的痣;

如果出生時就有先天性色素痣,發生惡變的危險性高于正常人;

痣上是否有毛發生長,并不能作為判斷黑痣良惡性的依據;

為了及早發現黑色素瘤,不妨定期(每3~6個月)對鏡查體,尤其要注意足底等平時較難注意的部位,

02 痣的正確處理方式

絕大多數的痣是安全的,除美容目的外,無需特殊處理。即使是良性的色素痣,也不能隨意點。對于比較危險的痣建議及時處理,若要處理,多建議手術切除。

03 ABCDE法

自測你的痣是否危險

我們生活中常說的痣,指的是色素痣,一種皮膚發育過程的異常表現。

身上哪顆痣可能是危險分子?推薦用ABCDE法來自查。

A(asymmetry):不對稱

大多數普通痣是對稱的。

如果對稱的痣短期內變得不對稱,就要警惕惡性黑色素瘤了。

B(border):邊界

普通痣的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

如果痣的邊緣短期內變得不整齊,呈鋸齒狀改變,也要警惕。

C(color):顏色

正常的痣和斑點通常是一種顏色,多為棕黃色、棕色或黑色。

惡性黑色素瘤發病時顏色變深、變淺或變色,比如,從黑色變成黑色與膚色相間,或在棕黃色、棕褐色的基礎上摻雜粉紅色、白色、藍黑色,顏色不均勻。其中,大片的藍痣更容易癌變,一旦癌變惡性程度極高,要密切關注。

D(diameter):直徑

普通痣一般較小,如果痣或皮膚斑點的大小超過6毫米,則需要由皮膚科醫生仔細檢查。

E(elevation):隆起

自查在過去的幾周或幾個月里,痣或皮膚斑點是否發生了變化。

黑色素瘤的位置通常有所升高,表面不均勻,這些不規則性和尺寸的變化都是警告信號。有人出生時自帶大片的先天黑痣或多毛痣,若短期內突然增大,內部出現結節,毛發脫落,也需警惕是否惡變。

當然,痣出現變大、形態變化也并非都是惡性疾病所致,也有可能是老年疣、軟纖維瘤等其他疾病。

如果你注意到皮膚有上述變化,建議要到皮膚科做檢查。對于惡性程度高的黑色素瘤,早期發現并治療,生存率可達95%以上。

04 學會與身上的痣和平共處

大多數色素痣增生緩慢,或持續多年無變化。做到以下三點,有助和它們和平相處。

1.日常防曬

紫外線可以穿透皮膚表層,刺激痣細胞引起基因突變,增加癌變風險。建議日常做好防曬,一天當中,10:00~16:00紫外線最強,此時尤其需要注意防曬。

2.痣上的毛不要拔

有人認為痣上長毛肯定不好,應該削平或拔除,這是一種錯誤觀念。皮膚上本來就有毛囊,痣細胞下面的毛囊往往相對較大,長出的毛也會長點、硬點,這是正常現象。修剪痣上的毛發時不宜太短,更不要直接拔掉,以免刺激毛囊,引發感染。

3.不要反復多次點痣

同一顆痣反復激光治療仍未祛除,惡變風險相對增高,建議手術切除。所以,盡量不要在不正規的美容機構,隨意多次進行激光祛痣,還是選擇正規的醫院,請醫生把關。

總結

首先,黑色素痣的預防勝于治療。

其次,平時生活要注意:

1)每年查看自己及家人身上的黑痣有無變化;

2)30歲后每年體檢,查看全身皮膚特別是足底、五官等部位;

3)20歲后新出現大于0.5cm的黑痣,尤其是足底、手掌部位以及15歲后出現甲黑線應就診;

4)不隨意點痣,不自己搔抓刺激痣,有甲黑線不可拔甲也不可取活檢,宜找懂皮膚病理的專家就診;

5)任何切除的痣及小腫瘤一定要做病理檢查;

6)最后,若有疑問,找有經驗的醫生查看。

文字:科普中國

編輯:方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