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相信大家都有,它的出現常與日曬、皮膚老化、基因、工作和生活環境等有關。

在2歲以前長出來的,稱為先天痣,2歲以后長出來的,稱為獲得痣。通常20-30歲是色素痣生長的高峰時期,到40歲后,就很少會有新痣再生。

根據色素痣在皮膚中生長的位置,可以把色素痣分為三種:

交界痣,在皮膚表皮與真皮之間生長,一般表現為扁平的黑斑;

混合痣,在表皮與真皮同時存在,可能會略微鼓起;

皮內痣,完全在真皮層生長,常明顯突起于皮膚表面,呈黑色、褐色的圓球,生長于眉周等部位。

區分不同的痣

由于外觀相似,色素痣常與脂溢性角化(老年斑)、基底細胞癌,以及更為嚴重的惡性黑色素瘤相混淆。

/ 脂溢性角化(老年斑) /

是一種皮膚老化現象,在顏面、手背、胸、背等處最為常見。

一般為一個或數個淡黃或淺褐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或斑塊,直徑常低于3cm。

絕大部分為良性,一般不會損傷身體健康,也無需治療。

/ 基底細胞癌 /

是皮膚基底層細胞出現癌變,為單一灶性、連續性、侵襲性生長,也就是在一處緩慢地不斷往深部生長,外觀看去常為較為表淺的丘疹或結節。

基底細胞癌生長緩慢,很少發生轉移,且治愈率極高,五年治愈率可達98%-99%。

/ 惡性黑素瘤 /

惡性黑素瘤跟色素痣一樣,起源于黑素細胞,惡性程度高,且容易發生轉移。

60%-70%會發生在肢端,比如手心、腳心、腳趾、手指、指甲等部位,稱為肢端型惡性黑素瘤。

那么,如果我們在身體上發現了痣樣的黑斑,符合哪些特點,就需要警惕癌變的可能呢?

發現痣樣黑斑可先自我檢測

一看大小:較小的痣一般是比較安全的,但如果出現先天的(2歲以前長出)超過10cm,甚至超過20cm的大痣、巨痣,就需要提高警惕。

若獲得痣(2歲以后長出),超過5mm,或者長在肢端且超過3mm,就要及時就醫。

二看年齡:先天痣在中年出現了明顯變化,或者在40歲以后長出了新痣,尤其是出現在手心、腳心等肢端位置,就需警惕惡變的可能。

三看形態:一般來說,色素痣越鼓越安全,也就是說,交界痣、混合痣、皮內痣這三種類型中,交界痣比較危險,因為它較為扁平,更容易與早期的惡性黑色素瘤混淆。

四看刺激:絕大多數的色素痣是終身良性的,惡變概率非常低。

但如果經常反復刺激色素痣,比如男性下巴區域有色素痣,每次一刮胡子就破,反復的出血性的損傷,就有可能會增加癌變的幾率。

更重要的是到醫院就診

除了自我檢測外,到醫院找專業醫生診斷更為重要,醫生會根據病史、色素痣的大小、結構、顏色是否對稱和多樣、邊緣是否規整、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來幫助判斷色素痣的情況。

還可以做皮膚鏡檢查和病理活檢,病理活檢才是最終診斷的金標準

激光點痣需謹慎

當發現顏面出現色素痣,很多人會為了美觀,選擇去點痣,目前常用的手段有激光、冷凍、化學藥物灼燒等。

如果臉上的色素痣不大,如針尖大小且比較平,往往只是色素增加,還不是痣,叫雀斑樣痣。這時通過激光、冷凍等方式祛除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色素痣有米粒以上大小,則建議進行美容手術切除。因為這時選擇激光等方式可能會出現清理不徹底、留疤、復發、對斑痣產生不良刺激(出血)等弊端。

而美容手術切除,可以使用減張密閉縫合手段,盡量減少疤痕產生,術后比較美觀。且手術清除常更為徹底,因此復發概率也較小,避免了對色素痣產生反復刺激而誘發惡變。

最重要的是,在手術切除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病理檢測判斷色素痣的良惡性,相當于又增加了一重保險。

李航主任就親身經歷了這樣一個病例:18歲少年鼻尖有痣,反復點痣2次后都復發了,于是前來就診。李航主任為他推薦了手術切除,在手術中檢查發現了這個痣為基底細胞癌。

因此,建議祛痣要在專業醫生判斷后,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祛除。

點擊鏈接,了解更多相關內容→痣樣黑斑-醫學微視

參考資料:醫學微視官網 - 李航 主任醫師《痣樣黑斑》